# 材料分析题
- 央行公告,逆回购操作
- 什么是逆回购
- 与买方达成协议,协议规定买方在规定时间里需以确定价格再把证券卖回给中央银行
- 分析评价
- 逆回购将扩张市场流动性,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乃至公众手持现金,从而达到控制、调节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 什么是逆回购
- 美国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 联邦基金利率是什么
- 是美国银行间借贷的隔夜利率,是美国金融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利率
- 下调的影响
- 降低借贷成本
- 影响债券市场,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尤其是政府债券
- 流动资金增加,人们更偏向投资
- 联邦基金利率是什么
- 货币供应量
- 什么是狭义货币供应量
- :流通中的货币 + 企事业活期存款
- 什么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 :(流通中的货币 + 企事业活期存款) + (企事业定期存款 + 居民储蓄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 其他定期存款)
- 层次的划分依据
- 根据货币的流动性进行划分,流动性越高,等级越高
- 结合材料分析宏观情况
- 什么是狭义货币供应量
-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 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
- 当商业银行吸纳一定数量的存款时,需根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企业在央行开设的账户中存入对应金额的钱
- 下调的影响
- 商业银行将有更多用于继续发放信贷的资金,能够发放更多贷款,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增加基础货币的数量、
- 下调的评价
- 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融资成本,提振宏观经济总需求,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刺激消费和投资
- 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
- 下调
- 什么是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
- 下调的原因及影响
- 采取宽松的政策刺激经济,有效减少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重点行业领域的需求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复苏。
- 什么是
- 通货膨胀
- 什么是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上涨
-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 衡量通货膨胀的工具
- 消费者价格指数
- 生产者价格指数
-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 采购经理人指数
- 核心消费价格指数
-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 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 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 收入政策(直接干预工资、物价的上涨,但较为严厉,一般不常用)
- 汇率政策
- 供给政策
- 什么是通货膨胀
# 名词解析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 价值尺度:货币衡量商品价值的职能
-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媒介交换的职能
- 银行券:银行信用所产生的一种信用工具,是由银行发行的以信用和黄金作双重保证的承诺兑现的银行票据
- 信用货币:一种凭证,依赖信用而流通
- 本位货币: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
- 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
- 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商品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 复本位制:以多种货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格雷欣法则:如果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那么价值相对略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挤出流通
- 金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
- 法定平价: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兑换的比率)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双挂钩
- 固定汇率制度(可调整的钉住的货币制度)
- 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
- 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 牙买加体系
- 浮动汇率合法化
- 黄金非货币化
- 国际储备多元化
- 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 信用:起源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具有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一种借贷关系和借贷行为
- 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方式
- 利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使用贷款的代价
- 利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金额的比率
- 市场利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 单利:存、贷款在一定期限内,只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 基准利率: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 优惠利率: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本身对认为需要重点扶持或照顾的企业、行业或部门提供的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
- 古典利率理论:利率由储蓄和投资决定,与货币无关(人性不耐,需要给予延迟消费的补偿)
- 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的供给由社会的自愿储蓄、减少窖藏和新增货币供给构成
- 期限结构理论:从不同期限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共同决定方面来分析利率的决定
# 第三章 金融市场
- 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向资金供给者直接出售有价证券
- 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获得资金供给者的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 金融市场:各种资金融通活动的总和
- 同业拆借:银行及非银行机构之间进行的短期性、临时性的资金调剂
- 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一种商业银行发行的有固定面额、可转让流动的存款凭证
- 回购协议:证券持有者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购买商约定在一定期限后再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售证券的协议
- 国库券:一国政府部门为满足短期资金需求而发行的一种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务凭证
- 货币市场基金:专门以货币市场为投资组合领域和对象的共同基金投资方式
- 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交易市场
- 股票:股份有限公司给予投资者以证明其向公司投资并拥有所有者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 股价指数: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总体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
- 债券:筹资者向投资者出具的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 外汇市场:由外汇需求者、供给者及买卖中介机构所构成的外汇交易场所或网络
- 金融衍生品:价值派生于货币、债券、股票等基础金融资产价格及价格指数的一种金融合约
- 金融衍生市场:以金融衍生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 商业银行:以追求利率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各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交易对象、具有系统化和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
- 影子银行: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用、期限、流动性转换功能,但未受传统银行等同监管的实体或准实体
- 信用风险:债务人不能偿还或延期偿还本息,引起银行净收益和股权市场价值的潜在变化,导致银行贷款坏账、资金损失甚至严重亏损
- 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 表外业务
- 广义: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一切业务
- 狭义:或有债券、或有债务类表外业务
- 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最低比率
- 核心资本:也称为一级资本,主要包括永久性的股东权益和公开储备
- 附属资本:也称为补充资本或二级资本,是商业银行的债务型资本
- 金融创新:金融业突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技术、市场、工具、管理和机构等方面进行变革的行为
-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金融中介
- 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创立的、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 第五章 中央银行
- 银行券:由银行(尤其是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是一种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 最后贷款人:在银行体系遭受冲击,引起流动性需求大幅增加,单靠银行自身难以满足时,需要一个机构(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以稳健其经营
- 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银行券)的发行权
- 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怎么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服务于国家
- 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以各种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集中它们的准备金,向他们提供信用和清算服务,充当它们的最后贷款人等
- 票据再贴现:商业银行将其对工商企业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融通资金的行为
- 部分准备制:商业银行不需要将吸收的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留在金库中或存入中央银行,而是留下一部分准备金,其余的资金则可以用于贷款或投资
- 支付系统:一套包含支付工具和制度办法的系统,为系统参与者实现资金转账
# 第六章 货币需求
- 货币需求: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 货币存量:某一时点上存在的货币的数量(水管横截面的大小)
- 货币流量: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或流动数量(水管一段的体积)
- 货币流通速度: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
- 交易动机:应付日常经营支出
- 预防动机: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
- 投机动机:在未来否一时间进行投机活动
- 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完善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性需求同样受利率的影响
- 恒常收入: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
- 持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
# 第七章 货币供给
- 基础货币 = 银行准备金 + 流通中现金
- 货币供给: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 货币乘数 = 货币供给量 / 基础货币
- 法定存款准备率:收入 ,存 , 是法定存款准备率
- 超额存款准备率:收入 ,应该存 ,存款超出 的部分是 ,则 是超额存款准备率
- 现金漏损率 = 流通中的现金 / 活期存款 1
- 内生性变量: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非政策性变量)
- 外生性变量:在经济体质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政策性变量)
- 原始存款:直接来源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的贷款
- 派生存款: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间接来源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的贷款
# 第八章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
- 货币均衡:经济社会中,货币总供给等于货币总需求
- 通货膨胀
- 是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上涨
- 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源于社会总需求膨胀而导致的物价上涨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使物价持续上涨
- 供给混合型通货膨胀:前两种恶性循环,相互传递,导致的物价持续上涨
- 菲利普斯曲线:研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曲线
- 通货紧缩:
- 是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下跌
- 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 第九章 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
- 货币政策目标: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经济目的
- 一般性政策工具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 贴现率政策
- 公开市场业务
- 选择性政策工具:
- 直接信贷调节工具
- 中央银行再贷款
- 常备借贷便利
- 中期借贷便利
-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 抵押补充贷款
-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 优惠利率
- 证券抵押放款的法定保证金比率
- 消费信贷管制
- 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
- 房地产信贷管制
- 直接信用管制手段
- 信贷分配
- 规定贷款最高限额
- 规定利率上限以及差别利率
- 规定贷款及流动性比率
- 道义劝导手段:书面通告、指示或口头通知、面谈来通报行情,劝解它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 直接信贷调节工具
- 贴现率工具:制定和调整贴现率来改变商业银行接受中央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
-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工具